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工作中的“务实”和“务虚”下过定义,务实就是指从事某项工作时,能够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想实招、求实效。而务虚,则常指在某项工作实际开展之前,先从理论上、思想上、政治上、政策上进行学习、思考、研究、讨论,以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信心、鼓舞士气。这段话是对领导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指示,也让我们了解到务实和务虚的重要意义及相互关系。可以说,务实就是务虚的出发点和归宿,务虚是务实的前提和基础,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
现如今,要想实现务实工作的突破发展,“运筹帷幄之中”的务虚环节是第一步。发展观决定发展道路,上级领导站在高处统筹全局,开发利用现有资源优势,规划未来发展方向,为提速提质提效发展明确目标,定下全体职工使劲的“点”。干部职工领会上级精神,结合基层单位实际,灵活调整政策落实,敢于及时反馈政策部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既是对上负责,也是对下负责,才能全面推进政策铺开执行,积小胜为大胜。
决策部署作出以后,需要的就是“真抓”的工作作风和“会抓”的工作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曾把抓落实比作钉钉子,首先要抓到点上、以点带面,这就明确要求领导干部了解现如今发展方向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轻重缓急,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明确主攻方向。作为黄河基层单位,工程项目管理、防凌度汛、引水抗旱、经济发展等等都是重要的工作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上级精神指示、明确自身的长短板、结合地方水资源供需要求,灵活调整工作重心,以主要工作带动重点工作,协调全面工作,解决全局突出问题、关注热点问题、找准自身问题。其次,抓落实“狠”是关键,必须一抓到底,常抓不懈。决策落实不能停留在会议、文件、口头上,“深、实、细、准、效”可以说是对任何决策落实的要求,求真务实要出实招,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有板有眼,才能确保政策执行持续而深化。
当然,在政策决定、落实的过程中,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一、团结出队伍、和谐出效能。要想政策得以长效落实,团结是第一位,不论哪一层级的单位,决策部署需要的是稳定开展,需要的交接传承,需要的是领导层级的交心,切忌“任期决策”,换了领导换政策,留下的多数是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只要是好的,有利于单位发展的,就需要取其精华,泱泱大国尚能将“改革开放”的“好猫”一以贯之,何况单位。二是敢于“治病”,善于“用药”。国家也好,单位也好,个人也好,不论发展到哪一步,都是存在问题的。自查自纠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功夫,不能讳疾忌医。有的问题有目共睹,一时间却难以根除,不能视若无睹;有的问题看似无关痛痒,也会久患成疾,不可掉以轻心。“下猛药”要看时机,除病灶、敷外伤、防恶化,三步政策同时落实,才能在提速提质提效上出成绩。三是转化“压力”为“动力”。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领导要充分发挥“调压器”的作用。有压力是事业心和责任心的体现,但过犹不及,尤其是作为治黄一线的基层单位,琐事冗杂、任务繁多,适当的压力有助于提速解决问题,但要想在提质提效上有成绩,提高建设的积极性,就需要将职工的压力保持在“常压”状态,气可鼓不可泄。加快发展不是一句话就能实现的,转变作风也是长期要求,上级领导需要对基层工作、发展现状多一些了解,在下达“过河”任务的同时,帮助基层单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这样才能上下一心,加快发展。
对个人而言,要想推进单位提速提质提效发展,一是要有责任心与使命感,死水难行船,波涛推远帆,把眼光从个人小利转向单位大益,单位长治久安才能庇护个人的发展,《善待你所在的单位》、《你凭什么在单位立足》都是说的这个道理。沉下心,仔细考虑你在单位扮演的角色,回顾你为集体做了什么,这是凝心聚力的基础;二是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是自我放逐的根源,只有不断扎实自己的能力,力争成为本职工作中的专家,才能在单位需要你时站的出来、拿得出手;三是切忌“平庸”思想,不能存在“我干不了别人干”的思想,事业单位不是养老单位,基层工作不是平庸工作。在推动单位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每一个人付诸身心,明确自身岗位职责,把分内的工作做“精”,把集体的工作做“勤”,把握机遇突出自身能力,机遇和挑战并存,不把握机遇,剩下的只有挑战。
总而言之,只有树立“转作风、抓落实,注重速度、质量、效果全面发展”的观念,立足岗位,着眼全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稳定,着眼发展,才能实现单位长远高效发展。(钟庄子)